华夏还是湄港,全部都向美方的代表妥协了。

尽管发展迅速于华夏和湄港如此,也不得不向犹太集团掌握下的战争机器低头。

2006年7月28日。

丕卿以华方代表的方式与东盟会晤。

丕卿表示:自1980年以来,美方不断地朝东盟进行援助,华方亦是如此。

同样拿老国举例,美方资助了金钱和凯旋门,华方同样资助了喷泉广场和铁路以及各种基础设施,甚至整个东南亚的经济能发展至今,其主要依托的旅游业里有65%以上都是华人,在东盟发展的这条长河中,华夏是功不可没的。

比起美國,华方资助的力度要更大,也更接地气。

因为丕卿认为,比起欧方,东盟更离不开华夏。

所以丕卿提出:在东盟与华美双方的抉择上,东盟不应该在拖拉了,且必须拿出一个明确的态度。

如此以来,整个东盟变得为难了起来。

此时的东盟显然成了一个炙手可热的香饽饽,美國要抢,华夏同样也要抢。

只不过美方的态度是针对于所有强硬,而华方的态度只针对东盟强硬,并不想直接跟美方产生正面冲突。

问题直接抛给了东盟。

而眼下,无论是从军事、经济又或者是正治层面上来看,华夏此时的布局绝非统一,而是收拢。

但收拢终究会破坏犹太集团的利益。

一旦破坏了犹太集团的利益,那么华美双方必有一战。

这战未必是硝烟之战,而是布局上的互相拉扯。

仗,永远都是那些弱小国家去打。

炮灰,永远都是弱国的子民。

因为大家彼此都心知肚明,自古以来所有的战争都是以掠夺资源为目的,或是敲山震虎,或是声东击西。

一旦未来华美狭路相逢,那么东盟就成为了双方博弈的一个要塞。

与东盟谈判的时候,丕卿是带着江洋以及湄港高层等一众人前往的。

这种目的再明确不过:他丕卿的意见,就代表了湄港的意见。

谈判结束后,丕卿和江洋一直在猜测东盟到底会不会同意弃美从华,白承恩沉默不言,徐志高和司沐等人则听的云里雾里。

丕卿问江洋:

章节目录